首页 教育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高一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75 分钟    分值 100 分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

高一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75 分钟    分值 100 分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 旧石器时代,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新石器时代,社会贫富与不平等出现。由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出现这些变化主要原因是(   )

A. 国家制度的完善 B. 生产力的发展

C. 思想文化的进步 D. 阶级分化明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可知,旧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所以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享成果;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到了新石器时代,私有制和贫富分化现象出现,B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晚期,早期国家即将诞生,但尚未达到国家制度完善的阶段,排除A项;思想文化的进步、阶级分化明显均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不是材料所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2. 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

A. 道家、墨家 B. 儒家、法家

C. 墨家、道家 D. 墨家、儒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主张仁和礼,倡导修身、齐家、平治天下等,与材料“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相符,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严刑峻法,与材料“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B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二者与材料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3. 有学者说:秦始皇以为杀了儒生,烧了书,天下就太平,一劳永逸了,结果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造成“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的主要原因是(   )

A. 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B. 兼并六国缺乏文化认同

C. 治国思想僵化不知变通 D. 秦朝暴政激化社会矛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短亡主要是因为其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兼并六国缺乏文化认同”、“治国思想僵化不知变通”是导致秦亡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出现大规模南移,据历史学家葛剑雄的研究,到刘宋大明年间,在南方定居的北方移民及其后裔总数在二百万左右。这一现象(   )

A. 加剧民族之间的隔阂 B. 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开发

C. 使长江南北长期分裂对峙 D. 造成南方劳动力过剩

【答案】B

【解析】

【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出现大规模南移,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开发,B项正确;北民南迁促进了民族交融,排除A项;北民南迁不是造成长江南北长期分裂对峙的原因,排除C项;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补充了劳动力不足,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放,排除D项。故选B项。

5.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隋唐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鼎盛与危机 D.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6世纪至10世纪,隋唐时期的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焕发出社会发展的活力。隋唐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发展,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联系更为密切。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在对外交往上,也体现出了兼容并蓄的开放姿态,中外交往频繁,如玄奘西游、鉴真东渡以及周边国家派遣遣唐使等。所以隋唐时期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D项正确;A项是秦汉时期,排除A项;B项是魏晋时期,排除B项;C项是明清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6. 唐代通过科举者,要想步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的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有四条标准;“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这反映出唐朝选官(   )

A. 重祝官员的综合素养 B. 以科举考试为主

C. 确保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唐朝时期科举考试,除了正式的进行中央考试以外,如果要出任官吏,还需要通过吏部的选官考试,标准主要是有身、言、书、判,考察官吏的行政能力,说明唐朝选官重祝官员的综合素养,A项正确;题干表明唐朝选官,通过考试后,还得通过吏部的选官考试,无法体现以科举考试为主,排除B项;C项表述太绝对,且材料中唐朝选官方法与行政效率的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题干无法体现加强中央集权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7. 如图为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局部)。该画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画中人物的服饰与妆容皆为大唐风格,同时,其绘画技法突破了传统。这反映出(   )

A.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B. 异域文化与中华文化开始交融

C. “以形写神”绘画风格形成 D. 佛教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画以外来的佛教故事为题材,且技法有所突破,这表明当时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A项正确;异域文化与中华文化早在唐代之前已经交融,故排除B项;“以形写神”绘画风格形成是在东晋,排除C项;佛教不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排除D项。故选A项。

8. 论及宋朝政治制度,钱穆认为,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权衰落,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央集权”的是(   )

A. 设三衙掌握禁军的统兵权 B.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C. 增设通判与知州共署文书 D. 设枢密院专掌全国军政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并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以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宋朝在中央设枢密院专掌军政,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不调兵,而军权直接由皇帝掌握,以此加强皇权,排除A项;宋朝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以制约宰相,体现了相权衰落,排除B项;宋朝设枢密院专掌全国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体现了相权衰落,排除D项。故选C项。

9. 如表是某同学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  )

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出现最早的纸币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A. 唐朝的金融 B. 宋代的商业 C. 元朝的外贸 D. 明朝的经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出现最早的纸币,可知该课堂笔记的学习内容是宋代,B项正确;学习主题是宋代,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的是

①浑仪②简仪③火药④指南针⑤造纸术⑥印刷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⑥ C. ③④⑤⑥ D. ②③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不包括浑仪和简仪,故③④⑤⑥符合题意,故选C,排除ABD。

11. 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

A.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B. 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

C. 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D. 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巩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A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社会环境较为压抑,排除B项;C项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方式上的体现,排除C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最终阻碍了社会进步排除,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2. 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这一政策

A. 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B. 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C. 促进中外经济交流 D. 避免了西方殖民入侵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即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故选B,排除C;A、D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

13. 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不同之处是

A. 采用商办形式 B. 使用机器生产 C. 产品是商品 D. 企业性质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性质不同。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属于封建主义性质的官办企业,产品大多不进入流通领域,主要用于武装军队;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与市场联系紧密,以营利为目的,故D项正确;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采用商办形式,而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主要是采用官办形式,故A项错误;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都使用机器生产,这是二者的相同点,故B项错误;洋务企业的产品很少流通,不是商品,故C项错误。

14. 它是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它是(   )

A. 镇南关大捷 B. 黄海大战 C. 义和团运动 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它是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义和团运动具有朴素的反帝爱国特点,又盲目排外的落后性,C项正确;镇南关大捷,不具有落后性,排除A项;黄海海战不具有盲目排外性,排除C项;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不具有落后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5. 为防止袁世凯专权,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践行了三民主义理论 B. 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C. 给予人民民主权利 D. 实现了各民族平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中华民国建立后,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确立了责任内阁制,主要的就是为了限制袁世凯,B项正确;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但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民权主义给予人民民主的权利,但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没有真正实现各民族平等,新中国成立实现了各民族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6. 1917年《新青年》每期发行量达到 1.6万多份。读者称它为青年界的“良师益友”,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此时能引起读者如此反响的思想最有可能是(     )

A. 民主与科学 B. 实业救国 C. 马克思主义思想 D. 自由平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新青年》”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张民主与科学,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不涉及实业救国,排除B项;C项此时还没有巨大影响力,排除C项;自由平等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

17. 毛泽东曾撰文称:“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新”主要体现在

A. 领导阶级的变化 B. 革命任务的变化

C. 社会性质的变化 D.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即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革命主力军,因此材料“新”主要体现在领导阶级的变化,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任务没有变化,仍是反帝反封建,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材料中“新”主要体现了领导阶级的变化,而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故D选项错误。

18. 暑假到了,某校将暑期“研学旅行”基地定在遵义。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

A.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 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武装反抗,创建军队

【答案】B

【解析】

【详解】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博古的“左”倾错误,是在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项正确;A项是中共成立的意义,排除A项;C项是开辟井冈山道路的意义,排除C项;D项是南昌起义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B项。

19. 毛泽东说:“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问题都加以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下列事件符合这段论述的是(  )

A. 五四运动 B. 国民大革命

C. 工农武装割据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问题都加以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C项正确;五四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但并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排除A项;国民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排除B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恰恰是没有运用好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20. 1946年,中国大法官梅汝璈在参加东京审判时为入场顺序和法官座次曾进行激烈斗争,捍卫了民族尊严。他后来回顾时说:在进行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中,立场必须合理合法。其中“合理”主要指(   )

A. 法官个人的专业权威 B. 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

C. 中国在抗战中的贡献 D. 中美两国的合作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中中国在抗战中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是中国参加东京审判时入场顺序和法官座次的合理依据,C项正确;法官个人的专业权威不是合理的依据,排除A项;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还很低,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美两国的合作关系也不是合理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

2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光照千秋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西柏坡精神”形成于

A. 五四运动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西柏坡精神指的是1949年3月召开的西柏坡会议,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D正确;五四运动、国共十年对峙以及抗日战争时期与西柏坡无关,排除A、B、C。

2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先后进行了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剿匪镇反、抗美援朝等活动,其共同目的是(   )

A. 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B. 解除封建土地束缚

C. 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D. 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等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C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已被推翻,排除A项;B项只是土地改革的目的,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3. 从1948年到1957年,海外学子归国形成热潮,仅从美国就回来了1000余人,各国归来的总数达到3000余人,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华罗庚等是那个时期归国专家的代表。促成这一热潮的原因之一是

A. 中美关系的改善

B. 祖国建设事业的感召

C. 金融危机的冲击

D.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从1948年到1957年”,结合当时国家建设的需要,可得出促成这一热潮的原因之一是祖国建设事业的感召,故B项正确;中美关系的改善是1972年;当时并没有金融危机的冲击,且与材料主旨无关;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故排除ACD三项。

24.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项科技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选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④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改革开放是1978年以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1964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1970年,选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是1973年,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2003年,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A、B和C不符合题意,排除。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时,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古代中国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其中的主要矛盾。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在近代法制建设中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矛盾:君权和相权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或皇权不断加强

(2)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或权力制衡);自由平等;责任内阁。

意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4)民主是历史的潮流。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反映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当时中国还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由西汉皇帝待丞相以礼,到宋代丞相只能站着议事,再到明清“众官皆跪”,可知体现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

(2)根据“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分权制衡、自由平等和责任内阁等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它的颁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3)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4)从君主专制的加强到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再到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可以看出,追求民主平等是历史的潮流和发展趋势。

26.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战略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有两大形势,一是形成了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开始;二是亚非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展独立运动,完成民族独立。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中国自成立就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

材料二 在中国方面,珍宝岛事件后,中国更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苏联的直接威胁,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的局面,以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同时,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也希望中美之间的和解能有助于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给尼克松总统的一份备忘录

材料三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摘自十九大报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国际形势的特点。为了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战略?为处理好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改变对美外交战略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国际格局的特点及中国的外交战略。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战略制定的因素。

【答案】(1)特点:两大阵营的对峙。战略:“一边倒”。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原因:应对苏联威胁,中国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局面;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3)特点:“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或多极化趋势加强)。战略:不结盟。

(4)因素:国际形势;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综合国力。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形成了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开始”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是两大阵营对峙。战略:根据材料“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中国自成立就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战略方面采取“一边倒”政策。原则:根据题干设问限定“为处理好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关系”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和新新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关系。

(2)原因:据材料二“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可知,新中国为应对苏联威胁,中国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局面;根据材料“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可知,中国改变对美国的战略,原因在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3)特点:据材料三“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前国际特点是一超多强,而且多极化趋势加强。战略:据材料三“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可知,当前我国的外交战略是不结盟。

(4)因素:结合材料一可知,影响因素有国际形势、社会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结合材料二可以看出,影响因素是国家利益;结合材料三可知,影响国际格局的因素是综合国力。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点燃“星星之火”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由此开辟了怎样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远征”?“远征”途中召开的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

【答案】(1)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道路: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2)原因:“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会议:遵义会议

【解析】

【详解】(1)根据地,根据材料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毛泽东点燃“星星之火”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道路,结合所学知识从工农武装割据的角度回答由此开辟了怎样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

(2)原因,根据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方面回答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远征”。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远征”途中召开的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亚细亚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yaxya.com/12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yaxya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