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二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
1. 北京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开幕。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会徽以蓝色为主色调,寓意梦想与未来,以及冰雪的明亮纯洁;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代表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在“BEIJING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艺术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出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这表明( )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③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不具有客观内容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会因时代变化而改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北京冬奥会会徽以蓝色为主色调,寓意梦想与未来,以及冰雪的明亮纯洁;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代表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在“BEIJING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艺术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出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这表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也说明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①②正确。
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艺术作品具有客观内容,③错误。
④:艺术作品的价值会因时代变化而改变,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 历经 9 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关键 9 分钟,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其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上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 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火星探测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突破,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更是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和延伸。材料表明( )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难免是曲折的,而前途终将是光明的
②宇宙探索活动将不断地刷新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③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始终是人类实践活动要面对的基本问题
④发展具有普遍性,我们要不断实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历经 9 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关键 9 分钟,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表面,这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难免是曲折的,而前途终将是光明的,①正确切题。
②: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宇宙探索活动将不断地刷新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说法错误,②排除。
③:“祝融号”火星车开展诸多探测工作,而火星探测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突破,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更是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和延伸,这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人类实践活动要面对的基本问题,③正确切题。
④:我们要实现的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错误。
故本题选B。
3.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得以体现。下列选项中对寓言故事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
①郑人买履——世界是物质的,必须坚持客观存在的实际
②刻舟求剑——运动是绝对的,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③揠苗助长——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疑人偷斧——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必须坚持可知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得以体现。郑人买履的故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必须坚持客观存在的实际,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正确。
②: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②正确。
④:疑人偷斧的故事说明意识活动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偏差,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不体现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必须坚持可知论,④错误。
③: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会受到惩罚,不强调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错误。
故本题选A。
4. 2021年9月,中央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要求横琴、前海要做好改革压力测试,及时总结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改革创新成果,积极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新模式,强化发挥以点及面的改革示范和引领作用,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材料表明( )
①认识事物的秩序应是从个性到共性,再从共性到个性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③全国“新路径新模式”寓于具体“压力测试”之中
④全国“新路径新模式”与“压力测试”是对立统一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横琴、前海要做好改革压力测试是矛盾的特殊性,是个性,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矛盾的普遍性,是共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认识事物是从个性到共性,再从共性到个性,①③正确。
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全国“新路径新模式”与“压力测试”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5. 荷锄是农民,登台是演员;忙时青纱帐里寻不见,闲时几日散去万千兵——大连石河村村民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当地瞄准了大连市非遗武项目——太平鼓舞,不断创新表演形式,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风了村民的增收。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大连石河村村民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当地瞄准了大连市非遗武项目——太平鼓舞,不断创新表演形式,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风了村民的增收。”这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①③符合题意。
②: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
④:材料未体现社会变革的问题,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中国传统拳术。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可见( )
①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特征
②不同派别的太极拳做到了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③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④太极拳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③: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特征,也没有反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①③排除。
②④:依题意知,太极拳门派众多各派既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无论是哪一派别,都是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中国传统拳术,说明了不同派别的太极拳做到了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也表明太极拳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D。
7.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传播融合,逐渐培养了用户对高质量内容的消费习惯,各圈层的文化消费群体的品质化付费意愿日益提高,呈现出从娱乐性消费向知识性文化消费的升级转变。这启示我们,新时代的文化市场建设应该(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②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③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④以优质文化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文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①错误。
②: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满足人们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需求,不涉及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各圈层的文化消费群体的品质化付费意愿日益提高,呈现出从娱乐性消费向知识性文化消费的升级转变,这要求文化市场建设应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以优质文化产品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文化的需求,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 “如今政策真开放,把它编成山歌唱,跟随党的脚步走,居民生活变了样。”“党中央来真英明,下达政策搞扶贫,脱贫攻坚已做到,感恩山歌唱不停。”走进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护国乡,一首首优美的山歌,向大家宣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这样的方式让老百姓能接受、好理解、易消化,受到老百姓的喜爱。材料表明( )
①必须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党的声音
②和时代实践相结合才能增强民族文化的感染力
③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④文化总能以其深厚的民族性引领时代前进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一首首优美的山歌,向大家宣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这样的方式让老百姓能接受、好理解、易消化,受到老百姓的喜爱说明必须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党的声音,和时代实践相结合才能增强民族文化的感染力,①②正确。
③:材料不是在强调文化的民族性,③与题意无关,排除。
④:优秀文化能以其深厚的民族性引领时代前进方向,④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9. 2021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目前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我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意在( )
①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彰显文明优势,提升我国的文化渗透力、感染力
③促进文化交流,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世界文化
④赓续红色血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转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我国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意在促进文化交流,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世界文化,也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③正确。
②:文化渗透的说法属于文化霸权主义,要坚决反对,②错误。
④:题干说明的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该选项讲的是赓续红色血脉,指传承革命文化,二者不直接相关,材料也不涉及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转化,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0. 春秋时期的晏婴说:“和如羹焉。水醯(xǐ,醋)醢(hǎi,肉酱)盐梅以烹鱼肉,燀(chǎn,炊煮)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来说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这说明( )
①和羹中各种食材的味道交融,文明在交流中超越文明隔阂
②和羹的同一性制约各种食材的味道,文明以共存超越文化优越
③各种食材的不同规定着羹美的基本趋势,文明以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④和羹的同一性是包含差别的具体同一,文明有差异性才能和谐共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意为羹汤之所以美味可口,在于把各种不同的调料合到了一起。习近平总书记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来说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这说明和羹中各种食材的味道交融,文明在交流中超越文明隔阂,说明和羹的同一性是包含差别的具体同一,文明有差异性才能和谐共存,故①④入选。
②:材料强调的是矛盾的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而该选项强调的是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故②不选。
③:矛盾双方的内在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故③不选。
故本题选B。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②要坚守传统习俗,同时融通古今中外文化资源,综合创新
③要依靠人民,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④要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善于运用外来文化直接解决中国的时代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社会实践,做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①③符合题意。
②:对于传统习俗要具体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一味坚守,②错误。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善于运用外来文化直接解决中国的时代问题的说法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2.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标志。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探索的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据此,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蕴有( )
①彰显坚守人类文明的特殊性
②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③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坚持渐进性和飞跃性的辩证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坚守人类文明”彰显的是普遍性,“坚守中国立场”才体现特殊性,①错误。
②:“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共同追求的命题,体现普遍性,“中国式”强调坚守中国立场,体现特殊性,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②正确。
③:材料没有体现曲折性,③与题无关。
④:长期探索体现渐进性的量变,”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体现飞跃性的质变,体现了坚持渐进性和飞跃性的辩证统一,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3. 我们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 )
①打造中国标识,展现优越性
②提升传播能力,加强渗透性
③注重中外融通,把握共通性
④加强话语建设,掌握主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展现优越性”的说法错误,故①错误。
②:文化渗透是指较发达国家或者地区以传媒、跨国公司等为载体,向别国推行自己的文化,从而达到既取得经济效益,又同化其他国家的目的。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国不会对其它国家进行文化渗透,②错误。
③: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体现了讲好中国故事要注重中外融通,挖掘各民族文化间的共性,找到共鸣点,③正确。
④:“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体现要加强话语建设,掌握主动性,主动展示中国形象,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种包容普惠的全球化观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①有利于世界各国放弃利益纠纷,携手共筑发展之路
②是中国在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③是新时代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④促进了世界的和平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这种包容普惠的全球化观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在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新时代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②③正确。
①:世界各国放弃利益纠纷的说法错误,不选。
④: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的说法不符合事实,不选。
故本题选C。
15.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迫切需要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这将有利于
A. 用劳动密集型产品换取先进技术
B. 打破贸易壁垒重建国际贸易规则
C. 实现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利共赢
D. 发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主导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题干旨在说明我国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未涉及用劳动密集型产品换取先进技术,A错误。
B:题干旨在说明我国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未涉及打破贸易壁垒重建国际贸易规则,B错误。
C:我国积极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我国实施积极的开放战略的体现,这有利于我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C正确。
D:我国在世界经济中不起主导作用,D错误。
故本题选C。
16. 善于持家的人都懂得,如果在家里制作的成本高于从外面购买,那么就不要尝试在家里制作。这启示我们,在国际贸易中要( )
①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②善于利用比较优势
③学会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益
④提高本国社会劳动生产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这启示我们在国际贸易中要善于利用比较优势,节约成本,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益,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材料反映的是要鼓励对外贸易,未体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未体现“提高本国社会劳动生产率”,①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
17. 进入新时代,“核心素养”一词走进人们的视野,并逐步为人们所熟知。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理性思维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育观念更具人文性,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理念,将深刻影响一代青少年的素质培养和人格塑造,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有人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是一条规律。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评价这种观点。
【答案】①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科学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素质和健全品格。落后观念指导教学,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
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的响,不能把教学观念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④学生的成长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不能忽视其它因素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⑤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必然的联系,经验不同于规律。把教学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考点考查: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 需要调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评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是一条规律这种观点。回答评价类主观题,一般需要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即可。
第二步:调动所学知识,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①从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来分析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
②从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的角度分析,说明意识只有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
③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来说明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的响,不能把教学观念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④从学生的成长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的角度,来说明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不能忽视其它因素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⑤从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必然的联系的角度,来说明把教学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
第三步,整合答案。
得分点①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分析。
得分点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分析。
得分点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的响,不能把教学观念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得分点④学生的成长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不能忽视其它因素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得分点⑤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必然的联系,经验不同于规律。把教学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
【点睛】主观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网络直播行业呈井喷式发展。与传统电视节目相比,网络直播可以随走随看随拍,极大地丰富了应用场景,增加了参与感。它利用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开启了全新的社交网络交互方式,由于其操作便利、门槛低、收益暴利等特点,吸引了众多从业者。然而,网络直播在传递文化和价值、推动消费升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乱象:为了博人眼球出位,一些网络主播的道德底线逐渐失守,有的主播为了逐利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大打法律擦边球,公然挑战社会公序良俗,甚至出现诋毁英雄人物、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等违法行为。对此,有学者提出可借鉴他国事后监管模式。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认识我国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
【答案】①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全面认识我国网络直播行业发展的现状,采取多种措施推进行业健康发展。②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学会抓主流,又不能忽视支流。既要肯定网络直播行业所起的积极作用这一主流,同时又不能忽视直播行业乱象的支流,政府要加大对网络直播行业的监管,促使其规范发展。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他国经验包含着规范直播行业发展的共性原则,即矛盾的普遍性,可以结合我国直播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学习借鉴,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
【分析】背景材料:我国网络直播行业
考查知识: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考查能力: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矛盾分析法,设问指向是说明应如何认识我国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属于认识类试题,一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来说明。具体可从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矛盾主次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角度来回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网络直播在传递文化和价值、推动消费升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乱象→可联系矛盾的含义、矛盾具有普遍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关键词②:网络直播所起的积极作用,这是其主流,而出现的一些乱象则是其支流→可联系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关键词③:有学者提出可借鉴他国事后监管模式→可联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将开拓进取的视野投向国际,将奋勇前行的脚步迈向海外,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更是密切。
为深化合作,台州市出台全面对接RCEP的一系列政策,重点围绕RCEP各国关税减让、贸易开放等规则,引导支持企业抓住RCEP生效的有利契机;扩大进出口范围,涵盖美容护肤、家用电器、母婴用品、时尚家居;东南亚一直是台州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地区,已有不少台州商人分别在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地投资设厂,涉及鞋帽、纺织服装、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建筑业等多个贸易领域,加速台州市鞋企、机电、户外休闲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拥有高人口红利的RCEP成员国转移;在拥抱RCEP带来的机遇的同时,加速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改造专项,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应对全新的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知识,分析台州市是如何搭乘RCEP之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
【答案】①出台政策方案,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贸易与投资自由便利化。②扩大进出口贸易,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③鼓励企业走出去,发挥比较优势,搭建互联互通平台,优化贸易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宝贵的合作机会。④加速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新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浙江省台州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
考点考查: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需要运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知识,分析台州市是如何搭乘RCEP之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运用课本原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台州市出台全面对接RCEP的一系列政策,重点围绕RCEP各国关税减让、贸易开放等规则,引导支持企业抓住RCEP生效的有利契机→可联系出台政策方案,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贸易与投资自由便利化;
有效信息②:扩大进出口范围,涵盖美容护肤、家用电器、母婴用品、时尚家居→可联系扩大进出口贸易,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
有效信息③:东南亚一直是台州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地区,已有不少台州商人分别其他国家投资设厂,涉及多个贸易领域,加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拥有高人口红利的RCEP成员国转移→可联系鼓励企业走出去,发挥比较优势,搭建互联互通平台,优化贸易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宝贵的合作机会;
有效信息④:在拥抱RCEP带来的机遇的同时,加速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改造专项,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可联系加速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新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1992年,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求发展各级各类教育、鼓励多渠道办学、扫除青壮年文盲、进一步改革教育体制等等。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在文化建设中提到“教育优先发展”,强调发展教育对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在民生部分论述“教育优先发展”,发展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则开辟一个独立章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论述教育的重要性,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进行统筹部署,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深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识的理解。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义。
(3)为更好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入脑入心,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1)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随着过程推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立足实践深化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从提升教育水平,到促进文化建设、改善民生福祉,再到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进行统筹部署,党对教育优先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精准的把握和更加全面的认识。
(2)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振兴提供精神动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助推建设文化强国;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素养,等等。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考点考查:哲学与文化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需要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深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识的理解。运用课本原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设问需要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知识→可联系真理的含义;认识的特点;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原理及其方法论;
有效信息②:从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直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则开辟一个独立章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论述教育的重要性→可联系随着过程推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立足实践深化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党对教育优先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精准的把握和更加全面的认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需要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义。运用课本原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可联系教育的重要性;
有效信息②:发展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联系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有效信息③: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进行统筹部署,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可联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振兴提供精神动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文化强国、文化自信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小问3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为更好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入脑入心,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运用课本原理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回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从国家角度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入脑入心→可联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助推建设文化强国;
有效信息②:从人民角度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入脑入心→可联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素养,等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文化强国、文化自信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great article
Excellent write-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