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精品解析: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综合复习题(一)

精品解析: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综合复习题(一)

临淄中学高二政治期末考试综合复习题一 一、选择题(45分) 1. 进入互联网时代,我国网民迅速增长到“10亿+”的超大规模。尤其是自媒体的兴起,人人皆可发声,网络空间俨然变成一个错…

临淄中学高二政治期末考试综合复习题一

一、选择题(45分)

1. 进入互联网时代,我国网民迅速增长到“10亿+”的超大规模。尤其是自媒体的兴起,人人皆可发声,网络空间俨然变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信息合众国”,谣言也泛滥起来。但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不会逃脱法律的制裁,真相和正义也不会缺席。谣言终将止于智者,止于法律。谣言能够止于智者是因为智者(   )

①能自觉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维护真理的客观性

②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

③能在实践基础上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④能改变谣言传播的规律使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网络空间俨然变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信息合众国”,谣言泛滥,谣言能够止于智者是因为智者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能自觉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维护真理的客观性,①②正确。

③: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均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谣言能够止于智者是因为智者能正确分辨信息,③错误。

④: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改变规律,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这表明(   )

①核心价值观是不同民族、国家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

②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核心价值观不可能有共同点

③世界范围内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不同民族、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说明世界范围内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说明不同民族、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历史性,③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主要反映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具有社会历史性,并未涉及核心价值观的问题,①不符合题意。

②:任何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都是在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的基础上凝聚了自身的特色,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理论飞跃要坚持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④把握历史主动要坚持能动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推进中国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未体现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故①不选。

②④:材料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党坚定理想信念,成功把握历史主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把握历史主动要坚持能动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故②④正确。

③: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未体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故③不选。

故本题选D。

4. 毛泽东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邓小平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对“双百”方针我们应该这样理解(   )

①“双百”是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的途径

②坚持“双百”方针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

③坚持“双百”方针就要实现艺术理论和指导思想的多样化

④“双百”是文化“怎么发展”问题与“为了谁”无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可知“双百”是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的途径,坚持“双百”方针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①②正确。

③:指导思想应该坚持一元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③错误。

④: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可以看出“双百”回答了文化“怎么发展”问题、“为了谁”,④错误。

故本题选A。

5. 党的第十九届六次全会公报指出: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这表明(   )

①伟大建党精神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②伟大建党精神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③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核心价值

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中锻造了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这表明伟大建党精神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中锻造了伟大光荣正确的党,①④符合题意。

②:应该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锻造了伟大建党精神,②本末倒置,排除。

③:伟大建党精神属于党的精神谱系,但并不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核心价值,③错误。

故本题选B。

6. 2022年8月4日,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遥感卫星“句芒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的航天行动,通过激光、多角度、多光谱、超光谱、偏振等综合遥感手段,实现植被生物量、大气气溶胶、植被叶绿素荧光等要素的探测和测量,显著提高我国陆地遥感定量化水平。这表明(   )

①先进的科技手段成为感性认识的重要来源

②“句芒号”使“两山”理论有了直接现实性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延伸人类的认知器官

④科技进步提高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根据教材可知,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故①不选。

②:根据教材可知,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理论没有直接现实性的特征,故②不选。

③④:材料中指出我国成功发射“句芒号”,实现植被生物量、大气气溶胶、植被叶绿素荧光等要素的探测和测量,显著提高我国陆地遥感定量化水平,这表明科技进步提高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延伸人类的认知器官,故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B。

7. 某地实施大思政课教学改革,让学生走出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让红色旧址成为思政“教室”,让革命史料成为思政“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思政“教师”,使思政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这表明(   )

①走进社会大课堂红色文化才能有效传承

②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的不懈追求

③红色文化载体是赓续红色基因的宝贵资源

④文化教化育人离不开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材料中指出要让学生走出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强调实地考察的作用,但思政小课堂红色传承也是有用的,故①不选。

②: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通过实地考察促进学生思政教育的提升,而不是强调革命文化的内涵,故②不选。

③④:材料中指出某地让学生走出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使思政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这表明文化教化育人离不开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红色文化载体是赓续红色基因的宝贵资源,故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8. 《墨梅图》(下图)是元末明初著名画家王冕的代表作,该作品出于北宋扬无咎派,一改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之风,写繁花密枝,别开生面。画面中一枝梅花横出,枝干秀挺,花朵疏朗,淡墨点染花瓣,浓墨勾点萼蕊,墨色清润,高情逸趣溢于笔端。画卷左上角题有七绝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该作品(   )

A. 诗画一体,是中华传统书画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B. 托物言志,赞美高雅清洁的精神品格

C. 革故鼎新,推动绘画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

D. 意境高远,源自创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答案】B

【解析】

【详解】A:题干旨在说明作者借梅花咏志,并不体现创新性发展,A错误。

B:王冕一改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之风,写繁花密枝,别开生面。画面中一枝梅花横出,枝干秀挺,花朵疏朗,高情逸趣溢于笔端,可以看出该作品托物言志,赞美高雅清洁的精神品格,B正确。

C:《墨梅图》是元末明初著名画家王冕的代表作,并不涉及现代艺术内容,C错误。

D:文学创作源自创作者的社会实践,D错误。

故本题选B。

9. 2021年7月,教育部、全国妇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要以建设文明家庭,实施科学家教、传承优良家风为重点,强化党员和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突出少年儿童品德教育关键,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这表明优良家风(   )

①能够引领和决定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发展

②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风党风

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

④对家庭成员的品德修养产生积极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优良家风影响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决定,①错误。

②④:“《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要以建设文明家庭,实施科学家教、传承优良家风为重点,强化党员和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突出少年儿童品德教育关键,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这表明优良家风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风党风,对家庭成员的品德修养产生积极影响,②④符合题意。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而不是优良家风,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0.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的观点(   )

①承认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途径

②认为理性认识是更高水平的认识形式

③认为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正确回答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的观点承认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途径,认为理性认识是更高水平的认识形式,①②符合题意。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而不是意识,③错误。

④:材料未体现老子正确回答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1. 梁启超说:“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对这段话正确的评价是(   )

A. 坚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

B. 揭示出人人平等是最完美的国家形式

C. 否认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D. 正确回答了国家存在的基本条件和本质特征

【答案】C

【解析】

【详解】A:材料未体现坚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A不符合题意。

B:材料未揭示出人人平等是最完美的国家形式,B不符合题意。

CD:梁启超说:“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强调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领土、主权、人口和政权是国家存在的基本条件,其中强调主权的重要性,却否认了国家的阶级本质,C正确,D错误。

故本题选C。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之所以始终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因为(   )

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

②解决人类面临共同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

④疾病蔓延等传统安全威胁需要各国合作应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中国之所以始终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因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①②正确。

③:该选项表述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不是原因,③与题意不符。

④: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之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疾病蔓延属于非传统安全威胁,不属于传统安全威胁,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日益深化。下列选项与我国“周边外交方针”相一致的是(   )

①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②我国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③近年来,中越两军高层互动频繁,机制建设有序推进

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来华访问的德国总理朔尔茨会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近年来,中越两军高层互动频繁,机制建设有序推进以及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符合“周边外交方针”,①③正确。

②:发展中国家并不都与我国是周边关系,②排除。

④:德国与我国不是睦邻关系,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4.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加强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共同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原因有(   )

①发展中国家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主力军

②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决定力量

③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我们与发展中国家共同的愿望

④始终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风雨同舟、休戚与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中国之所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主力军,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我们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的愿望,①③正确。

②: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不是决定力量,②错误。

④:中国始终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风雨同舟、休戚与共,这是我国的态度和做法,不是我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原因。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15. 由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等全球性问题,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表明,共建“一带一路”(   )

①是中国主动引领全球治理的生动体现

②其核心是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③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④以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为主要内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由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等全球性问题,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表明,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引领全球治理的生动体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①③正确。

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是实现参与共建各方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②错误。

④: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内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④错误

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55分)

16. 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检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谈谈你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

【答案】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是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体现。坚持群众路线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按历史规律办事。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③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相关内容

考点考查:社会历史主体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谈谈你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 需要调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有关知识,阐述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联系到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有效信息②: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检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是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体现,所以我们才这样做,也必然要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分析材料。

得分点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分析材料。

【点睛】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17. 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知识,阐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理性。

【答案】①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正确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做到与时俱进。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符合认识规律,能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获得真理,坚持真理;能及时集中人民群众意见,在变化发展中,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考点考查: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用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有关知识,从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可联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正确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关键词②: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可联系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8.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进行了180多年的持续奋斗。

◆艰难探索

晚清时期,许多进步思想家认为“中体西用”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之路,但事实证明行不通。冯桂芬在《校邻庐抗议》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之诸国富强之术。”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体”的意思是主体,主要是指核心理念、价值观和原则方法。“用”的意思是辅助,主要是指在行为方法、工具和产品等方面。

(1)有人认为,“中体西用”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洋为中用”。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述。

◆走向重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答案】(1)①“洋为中用”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吸收借鉴有益的外来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既不是对外来文化照抄照搬的“西用”,更不是对封建落后文化这个“中体”的坚守。

②“洋为中用”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正确路径,“中体西用”不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注定行不通。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修正错误,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保证党的正确、坚强领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进行伟大斗争,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原因,是百年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结论。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我们”, 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述内容。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冯桂芬在《校邻庐抗议》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之诸国富强之术。”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可联系“洋为中用”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吸收借鉴有益的外来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既不是对外来文化照抄照搬的“西用”,更不是对封建落后文化这个“中体”的坚守。

有效信息②:“体”的意思是主体,主要是指核心理念、价值观和原则方法。“用”的意思是辅助,主要是指在行为方法、工具和产品等方面。→联系“洋为中用”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正确路径,“中体西用”不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注定行不通。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洋为中用”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吸收借鉴有益的外来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得分点②:“洋为中用”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正确路径,“中体西用”不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注定行不通。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国共产党”, 需要调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述内容。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根据教材知识点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效信息②: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夫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联系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修正错误,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保证党的正确、坚强领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进行伟大斗争,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得分点②: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修正错误,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保证党的正确、坚强领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进行伟大斗争,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19. 一本好书,可以记录一个时代。路遥的现实主义作品《平凡的世界》,描写了巨大的社会变迁给中国乡村的冲击,刻画了两代农民在变革潮流中的命运沉浮,塑造了艰辛劳动和敢闯敢拼的新农民形象。这本书以人民为主角,为改革立传,为奋斗歌唱,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正如书中所说:“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明《平凡的世界》缘何能成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

【答案】①立足时代,回答时代之问。《平凡的世界》立足社会变革大潮,反映时代精神,为改革立传,为奋斗歌唱。②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人民立场。《平凡的世界》以人民为主角,讴歌新型农民,激励人们投身改革,为美好生活不懈努力。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平凡的世界》

考点考查: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从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路遥的现实主义作品《平凡的世界》,描写了巨大的社会变迁给中国乡村的冲击→可联系立足时代,回答时代之问。

关键词②:这本书以人民为主角,为改革立传,为奋斗歌唱,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可联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人民立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20. 西方有人认为,国家之间的交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国家之间的交往利益至上。

“协和万邦”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价值追求。孔子强调“君子义以为上”,墨子提出“义,利也”“兼相爱,交相利”,孟子主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提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同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将进一步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简述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核心理念的认识。

【答案】①这一理念弘扬了中华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传统精神,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②这一理念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时代潮流,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顺应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

③这一理念超越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不同,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展现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④必须坚持正确的义利观,超越狭隘的国家利益观,反对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霸权主义。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历程;

考点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你”, 需要调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述内容。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协和万邦”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价值追求。孔子强调“君子义以为上”,墨子提出“义,利也”“兼相爱,交相利”,孟子主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联系一理念弘扬了中华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传统精神,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有效信息②: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联系这一理念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顺应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

有效信息③: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同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将进一步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联系这一理念超越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不同,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展现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有效信息④: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联系必须坚持正确的义利观,超越狭隘的国家利益观,反对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霸权主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这一理念弘扬了中华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传统精神,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得分点②:这一理念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顺应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

得分点③:这一理念超越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不同,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展现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得分点④:必须坚持正确的义利观,超越狭隘的国家利益观,反对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霸权主义。

【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21.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一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它体现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与以往的历史阶段相比,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各国经济高度对外开放、深度相互依赖、全面相互融合。

材料二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1-2018年世界经济增量达到51.32万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增长24.73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增长26.59万亿美元。照此计算,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占世界经济增量的比重分别是48.19%、51.81%。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量的贡献在总额和比例上都超过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经济力量的提升,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与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围绕“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未来”主题撰写一首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答案】①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②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是经济全球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逐渐增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世界向多极化加速发展,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④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世界政治与经济

考点考查:《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考生,需要调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有关知识,围绕“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未来”主题撰写一首短评。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经济全球化”一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它体现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经济全球化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各国经济高度对外开放、深度相互依赖、全面相互融合,→可联系经济全球化。

有效信息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占世界经济增量的比重分别是48.19%、51.81%。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量的贡献在总额和比例上都超过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经济力量的提升,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与发展→可联系世界多极化。

有效信息③:各国经济高度对外开放、深度相互依赖、全面相互融合,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量的贡献在总额和比例上都超过了发达国家→可联系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是经济全球化的正确发展方向,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得分点②:世界多极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逐渐增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世界向多极化加速发展,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得分点③: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点睛】短评的一半写法:写引子。简要说明自己要论述的问题。重复事实。向读者介绍论述这个问题,即评论的由头。就事论事。围绕你第一段的引子结合事实,表明自己的议论。讲开去。要切题。收回来,言简意赅重申文章的主体和意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亚细亚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yaxya.com/62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yaxya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4)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