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学案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学案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教学案        …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教学案

                          班级         小组________ 姓名          

【学习目标】

1.懂得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所围绕的主题。

2.理解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四大理论成果。

3.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

4.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者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所围绕的主题

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者的关系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内容

一、回顾旧知: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二、基础知识感知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1.首次提出: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__________   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______________”这一鲜明的主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

_______________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理论创新、______________、制度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理论形成形成时间基本内容主题
 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后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新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改革开放后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______,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______,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______,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___。

  • 坚持道理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领导者:_________                          一个中心:_______________

两个基本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位一体: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____________、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两个目标:全体人民_________、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_____________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政治:______________制度;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内容:优秀传统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               客观条件:当代中国现实和时代条件

具体要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特点:___________科学的大众的

国际: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3.“四个自信”的关系

(1)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_____________,统一于_____________。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_________________。

(2)要求: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________、理论自信、__________、文化自信。

易混易错知识点汇总

1、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2、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了市场化改革方向。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植根于中国大地,具有独特性和永恒性。

9、每个公民都应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完善相关制度。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制度保障。

11、个人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12、只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就能创造出震撼心灵的文化精品。

13、邓小平理论,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4、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5、“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时毛泽东提出来的。

  1.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
  2. 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四、基础知识拓展与迁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关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能够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正确性。

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知识构图)

  • 教学反思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教学案

                                      《参考答案》

易混易错知识点汇总

1、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2、改: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3、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4、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5、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6、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7、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还没有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植根于中国大地,具有独特性,不能说具有永恒性。

9、改:每个公民都应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国家要完善相关制度。

10、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而不仅仅是政治制度保障。

11、改:个人不一定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12、改:只要……就……,太绝对。

13、改: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4、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5、改:是邓小平提出来的。

16、改:应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17、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亚细亚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yaxya.com/67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yaxya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