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6-2《再别康桥》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6-2《再别康桥》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6-2《再别康桥》同步练习题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修下册 一.课内基础巩固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6-2《再别康桥》同步练习题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修下册

一.课内基础巩固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_________,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______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荫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___________,给人以立体感。

①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②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

③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④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⑤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⑥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答案:B

解析:语段内有三个空格,第一个空格的上文是写色彩的话语,所以与视觉有关,只有①能很好地同“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连接。第二个空格的上下文都是举出“视觉享受”的例子,只有④才是写倒影的短语,而③则是描写金柳的句子,因此应填④。据此排除即可。

2.下列对《再别康桥》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节写康河中的水草招摇,化客为主,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他的欢迎态度,而“甘心”二字又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依恋。

B.几声浸透着淡淡哀愁的“笙箫”,沉默的“夏虫”,沉默的“康桥”,烘托出一种梦幻般的惆怅气氛,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怅惘。

C.第五节诗人面对美景又勾起了美好的回忆:当年自己曾“撑一支长篙”,在河上泛舟,曾“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何等愉快!

D.诗人借以寄情的物象有“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这些物象充满色彩感,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想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答案:C

解析:诗第五节写诗人划船寻梦,找回当年美好生活的印记,“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都是诗人现在的行为。

3.对《再别康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诗的第三节“招摇”二字写出青荇为引人注意而极力向人展示美丽的神态,“甘心”两字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B.诗的第一节,告别的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C.诗歌选择了“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富有特点的意象,避开了俗世的一切,造出一种清新感。

D.《再别康桥》全诗情因景生,景因情活,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A项,“引人注意而极力向人展示美丽的神态”错,此处“招摇”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出水草仿佛向诗人招手示意的情态,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的欢迎的态度,充满诗情画意。

故选A。

4对《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答案:A

解析:A.“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错,连用三个“轻轻的”,写自己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透露出难舍难分的离情,不可能把读者带入欣喜的意境,整片作品都是哀伤的基调。故选A。

5对《再别康桥》一诗中“但我不能放歌”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放歌破坏这宁静的美景

B.因为我不是歌唱家,我只是个诗人

C.因为沉默是最好的离别方式

D.因为我不愿回顾当年在这里的追求与希望

答案:D

解析:本句承上一节“寻梦”的奇想,诗人在此由梦境回到现实,“放歌”是不可能的,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诗人不愿回顾当年在这里的追求与希望,“我”现在只能悄悄地只身离去。“我不能放歌”既不是怕破坏宁静的环境,也不是因为不是歌唱家,唱不好,更不是沉默是最好的离别方式,排除ABC。故选D。

二.类文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

我有一个恋爱

 徐志摩

我有一个恋爱——

我爱天上的明星;

我爱他们的晶莹:

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

在冷峭的暮冬的黄昏,

在寂寞的灰色的清晨,

在海上,在风雨后的山顶——

永远有一颗,万颗的明星!

山涧边小草花的知心,

高楼上小孩童的欢欣,

旅行人的灯亮与南针——

万万里外闪烁的精灵!

我有一个破碎的魂灵,

像一堆破碎的水晶,

散布在荒野的枯草里——

饱啜你一瞬瞬的殷勤。

人生的冰激与柔情,

我也曾尝味,我也曾容忍;

有时阶砌下蟋蟀的秋吟,

引起我心伤,逼迫我泪零。

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

献爱与一天的明星:

任凭人生是幻是真,

地球存在或是消泯——

太空中永远有不昧的明星!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人把天上的明星作为恋爱对象,这表明明星已不是常人眼中的自然现象,而是被诗人人格化的、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意象。

B.诗人把晶莹闪烁的明星放在暮冬的黄昏”“灰色的清晨”“风雨后的山顶这些冷峻灰暗的背景下,更衬托了明星这一意象的积极意义。

C.诗歌第四节和第五节写到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遭受的挫折与痛苦,他那颗充满浪漫梦幻的诗心被折磨成破碎的魂灵,整首诗形成一种灰暗沉闷的格调。

D.诗歌最后三句可以看成诗人的理想之歌,在这里,诗人的人生追求与晶莹的星光互相融合,表达出诗人执着的爱恋与坚定的信仰。

答案:C 

解析:整首诗形成一种灰暗沉闷的格调表述错误。从全诗来看,晶莹的明星实际上是诗人理想的审美观照,他对明星的爱恋正是他自己对理想境界的信仰与追求,因此这首诗更倾向于对理想的歌颂而不是对现实的揭露,所以并没有表现出灰暗沉闷的格调

7万万里外闪烁的精灵指什么?如何理解诗歌第三节的内容?

答案:(1)万万里外闪烁的精灵指天上的明星。

(2)第三节采用了语序倒装的手法,正确的语序是:万万里外闪烁的精灵,是山涧边小草花的知心,高楼上小孩童的欢欣,旅行人的灯亮与南针。这一节写出了天上的明星带给人世间的光明和欢乐,这也正是诗人对明星产生爱恋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11题。

黄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8.下列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掠颜色飞上了树”,以“一掠颜色”指代疾飞而来的黄鹂,写出了色彩,更写出了动感。

B.“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这一句只写黄鹂翘着尾尖,又不作声,写到了黄鹂的外形。

C.“有人说”一句,只用“看,一只黄鹂”,即鲜活地点染出黄鹂来时所激起的惊慌忙乱之情。

D.这首诗写的是黄鹂,是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诗人借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来抒发诗人胸中所藏之情。

答案:C

解析:C项,“惊慌忙乱之情”错误,这里应该是“惊喜之情”。

9.下列对诗歌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掠颜色”比喻黄鹂,“一掠”写出黄鹂飞临时速度之快,给人带来视觉冲击。

B.第二节黄鹂“飞了”与我们“等候它唱”“静着望”形成反差,隐含诗人情绪转变。

C.“飞了”“不见了”“没了”用词朴实,平中见奇;语意同中有异,层层加深。

D.全诗两节末句使用了比喻手法,自然熨帖,两句看似完全一样,但传达的情感不同。

答案:A

解析:A项,“一掠颜色”不是比喻。

10.诗歌结尾“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一句有何作用?请加以赏析。

答案:这一句与前一节结尾句词语相同而情怀迥异,前一节结尾句是写充实感,而这复叠的一句却是写失落感,这句话是诗人自我的勉慰,也是诗人对时代的呼唤。

11.黄鹂象征着什么?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a黄鹂象征着诗人“爱”“自由”“美”的理想。

b①对理想的渴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欢欣喜悦之情。“看,一只黄鹂!”写黄鹂到来带给人们的惊喜;“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表现人们对黄鹂即将欢唱的期冀。

②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之情。我们的“静着望”却没能获得黄鹂的欢唱,黄鹂“展翅”离去,它“不见了,没了”,希望转为失望;欢乐和期盼为失落和惆怅所取代。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该是垂柳吧,只有夕阳中的垂柳,才堪比新娘;(  ),艳影倒映在康河的波光中,教人生出热烈纯真的爱恋。徐志摩爱恋康桥,就像爱恋自己梦里的新娘,情意缱绻。而康桥的哪里最像新娘呢?只有河畔夕阳下的垂柳。垂柳________,枝条细长,一律下垂,迎风摆荡,顺光看去犹如新娘________的长发,逆光看去则如新娘头上那块柔美的红盖头,这不就是传统中新娘出嫁的情景吗?如此天才的想象,只属于徐志摩。未名湖畔的垂柳,其实也______,风情万种,不知哪位诗人能像徐志摩写得那样美。

我的家乡有一条清亮如练的河穿城而过,河畔的垂柳总是让人相看两不厌。虽然广场上有________的花草、身形妖娆的树木,但都不及河边的那些垂柳富有韵致。疏浚河道后,河水比以前更加清澈明亮,站在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水草在悠悠地飘荡,一如徐志摩笔下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岸边的垂柳羡慕起河里的水草来,也探着身子,和水亲近。走在河边,垂柳枝条乖巧地拂过脸面,柔柔的,嫩嫩的,像婴孩的手,但又不忍伸手去撩开它。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会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答案:B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领教……新诗搭配不当,C项未修改正确;二是特别陶醉那一句……”缺少介词,A、D两项未修改正确。

1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河畔的垂柳,像身着盛装的新娘,被夕阳染成金色

B.河畔的新娘,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垂柳

C.河畔的新娘,像身着垂柳的盛装,被夕阳染成金色

D.河畔的垂柳,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新娘

答案:D 

解析:该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说垂柳像新娘,排除B、C两项;根据原文括号前内容只有夕阳中的垂柳,才堪比新娘’”可知,落脚点在新娘,排除A项。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蓊蓊郁郁 飘逸秀美 风姿绰约 数不胜数

B.蓊蓊郁郁  飘逸春秋  蒲柳之姿  数不胜数

C.葱郁浓密  飘逸秀美  风姿绰约  美不胜收

D.葱郁浓密  飘逸春秋  蒲柳之姿  美不胜收

答案:C 

解析:飘逸春秋,潇洒地度过这一辈子。此处用于形容长发不合语境,排除B、D两项。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根据语境可知,此处用来形容美丽的花草,应用美不胜收,排除A项。

15.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B.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答案:A 

解析: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6.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句,________,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__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荫下的长满浮藻的清潭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________,给人以立体感。

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人们视觉上便有了美的享受 康河里倒映的是河畔的金柳 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把每一幅画变成动态的画面 使每一幅画变成动态的画面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答案:B 

解析:第一处,要填写诗人使用绚丽词句的效果,的主语是人们视觉上,不如连贯;第二处,选择与后文结构一致的句式会更加连贯,更合适;第三处,选使动句比字句更加连贯,更合适。综上所述,B项最恰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亚细亚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yaxya.com/50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yaxya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2)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